来源:长城网作者:时间:2021-05-02 17:37
阜平县骆驼湾村。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长城网记者 张世豪 许艳艳 马宁 张登峰 路钦淋 郭甜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近年来,河北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近日,记者深入位于平原地区的衡水市武强县、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市行唐县、太行山深处的保定市阜平县,实地走访企业、残疾人双创园、箱包加工车间、硒鸽养殖基地等,近距离感受全面小康路上的动人故事,探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的河北实施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第一站:衡水市武强县嘉华乐器有限公司
“我也‘转型升级’了,有了三个‘免检’认证!”4月22日,再次见到黄国权时,他正在欣喜地摩挲小提琴面板。凭借高超的“做旧”技术,出自黄国权之手的小提琴已经获得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地国际知名乐器企业的“免检”认证。
专注的眼神、略有羞涩的神情,以及熟练的操作、专业的话语,很难让人把眼前的这位“草根大师”跟曾是连高中都未读过的农民联系起来。
黄国权向记者介绍面板差异。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红线”是武强县扶贫办牵起来的。2016年,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且手部有残疾,经过武强县扶贫办介绍,黄国权入职嘉华乐器有限公司。
“以前从没接触过乐器,刚开始对工序不熟练,一只小提琴得反复刷漆十多次才能过关,差点不干了,但想着脱贫还得靠自己就坚持下去了。”随后,黄国权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怎么做好一把琴”,有时候琢磨一个细节要到半夜一两点。
黄国权为提琴喷漆。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经过潜心钻研,黄国权做小提琴不仅快,而且质量精。在2019年的一次产品检验中,德国GEWA乐器公司负责产品出口质量检测的托马斯发现黄国权的作品可以媲美国外大师级的刷漆纹路,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艺术水准,“Huang”的产品都无可挑剔。此后“Huang”成了托马斯眼中的“免检”标志。
“如今越做越熟练,工资从2000多涨到5000多,家里收入越来越多,还带出了十几个徒弟呢!”黄国权喜笑颜开。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有80多人开车上班,院子里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就停到外面的路边。”嘉华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秉勋从细节之处讲述当地村民精神风貌的变化。
嘉华乐器公司门口停满了员工的小轿车。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自2012年落户武强,嘉华乐器为当地解决了340多个就业岗位。于秉勋算了一笔账,大家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在嘉华工作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上,“村民们腰包鼓了,买车就开始‘流行’了。”
衡水市武强县是全国最大的西洋管弦乐器生产基地,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在这里,像嘉华乐器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武强县发挥乐器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发工作岗位。
嘉华乐器生产车间内,员工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忙碌。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于秉勋介绍,企业的发展让大家的信心更足了。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产值与往年持平,一些方面还有了突破,“员工的收入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稳中有升。”
靠着掌握一门技术,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干劲也越来越足了。“让孩子学西洋乐器”“到北京、上海等地去旅游”……一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梦想正在逐步走进村民的生活中。
第二站:石家庄市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
驱车出行唐县城,往东不足3公里,一座红顶的楼房格外引人注意,这里就是成立近三年的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
“没有到‘双创园’前,很自卑,不敢出门,总觉得自己是负担,在这里我重新认识了自己!”4月23日,在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28岁的董云娜在轮椅上为记者一行当起了导游。
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巧手工坊一角。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在园区内的工疗区和手工培训区,董云娜热情地介绍大家的工作情况和残疾人的生活变迁。所到之处,为灯笼贴红布片,制作仿真草坪……不同情况致残的员工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着。
处在太行山东麓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的行唐县是人口大县,全县残疾群众有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这个群体也曾是当地第二大贫困群体。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怀下,经过残疾群众努力,像董云娜一样的残疾人不光改变了贫困的命运,也点燃了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董云娜(右)与同事在园区新媒体运营中心。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董云娜之前从事图文标注工作,后来,园区培训网络主播,她踊跃报名参加。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她成功上岗,因为领悟能力强、进步快,她逐步成了“董老师”。
“来到这里之后,经过培训找到了一份工作,原来残疾人也能有了不起的作为,别人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员工们袒露双创园带给自己的变化,腰包更鼓了,信心更足了,心气更高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如何不让残疾人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回想起筹建双创园的经历,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仍历历在目。
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基于‘政府+企业+贫困户+残疾人’模式,2018年,双创园正式成立,我们旨在打造集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康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逐步探索出‘培训+扶贫’‘手工+扶贫’‘新媒体电商+扶贫’等多种针对残疾人的帮助方式,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安心就业、稳定增收。”贾茹说。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有的残疾人转身成为培训老师,有的残疾人成为带货主播,同时残疾人“双创园”荣膺“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贾茹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贾茹和她的孩子们。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截至目前,双创园已辐射行唐全县330个行政村,让93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让更多的残疾人增强了生活的信心,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下一步,我们将基于现有模式,继续探索更多合作可能,通过研学、特色直播等活动,让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第三站:保定市阜平县平阳镇
从行唐县向北跨过大山和大河,直线距离50公里外是保定市阜平县平阳镇台南村日恒箱包加工车间,这里已在太行山深处。
缝制布面、装配内衬、粘贴商标、检验质量……几十名女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工作着。车间一侧,即将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的收纳包码放得整整齐齐。很难想象,这里生产的产品竟能走出国门。
阜平县平阳镇扶贫车间,工人在加工收纳包。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工作,收入很稳定,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阜平县平阳镇台南村村民刘莉喜笑颜开。
和刘莉一起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主要是当地搬迁的村民。这个箱包加工车间共带动就业人员380人,每年人均年增收18000元。
阜平县平阳镇党委书记周邦红告诉记者,借助产业扶贫的东风,2017年,阜平县日恒箱包加工有限公司在台南村建设扶贫车间,为附近6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收纳包成品。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制作箱包工序简单,上手快,村民一学就会,制作的箱包需求量大,除了平阳镇,北沟、山咀头、台南、铁岭、北水峪还设了分厂,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周邦红说。
阜平县以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为主战场,以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政府支持+银行帮扶+企业运营+农民参与”模式,与天津、雄安新区、白沟等地深度合作,引进箱包、服装、毛绒玩具、衣架等生产加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发展插花、纸盒、手工编织等“小手工活”项目农户3245户,有68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鸽子在深山沟里“落户”会带来什么变化?
短短几年,阜平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硒鸽产业基地,每年有超过1000万只乳鸽供给全国市场。
小鸽子,大产业。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不过阜平的硒鸽不同于一般的鸽子。阜平硒鸽采用有机高粱、玉米、小麦、豌豆与硒元素按科学配比进行喂养,一只硒鸽体内硒元素的含量是普通肉鸽的几十倍,深受市场欢迎,阜平硒鸽也入选2019年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记者来到阜平丰博硒鸽养殖冯家口园区,57个鸽棚整齐排开,走进其中一个,不同品种的鸽子在笼中吃食、鸣叫,好不热闹。当地村民赵爱金麻利地加水加料、清扫鸽舍。
“养鸽子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再加上土地流转等其他收入,日子越过越起劲!”赵爱金揩了揩头上的汗,笑着说。
赵爱金在鸽棚工作。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摄
阜平丰博家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北京与阜平合作打造的以肉鸽养殖为纽带的产业项目,仅坐落在冯家口村的园区就吸纳了70余人就业。这些年,硒鸽成了阜平的现代农业新名片,当地政府在相关项目上不断给予政策倾斜,小鸽子发展成了大产业。
“硒鸽园区是从2018年开始,占地120多亩,建有57个养鸽棚,同样的土地产生了不一样的效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不错的收入。这才是开始,好日子还在后头!”冯家口村原党支部书记崔绍进说。
与武强县、行唐县、阜平县一起,河北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要求,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
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发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未来30年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了长久的制度保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据披露,今年河北将新建2000个美丽乡村,布局创建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幅幅生机勃勃、环境优美、拼搏奋进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燕赵大地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