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加强基本康复服务,提供托养服务补贴,持续开展就业培训……

有爱“无碍” 品质生活你我同享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8-09 08:51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贺亮)8月4日,我市召开“我为残疾人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拓展残疾人服务内涵等工作。其中,加强基本康复服务、提供托养服务补贴、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持续开展就业培训等方面成效明显。

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残疾人68万人,持证残疾人共238286名,他们的生活状况关乎千千万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此,市残联以“我为残疾人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努力兜牢残疾人群体“稳稳的幸福”。

加强基本康复服务。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或专业康复服务机构,对有药物、功能训练、手术、护理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救助,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今年已为931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救助。此外,为增强听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近年来,我市共为283名聋儿免费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在康复机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将康复体育器材、方法和服务送入残疾人家庭,令其享受个性化、精细化的居家康复体育服务,改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今年,共有300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该项服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我市采取委托培训机构集中培训或送教上门一对一培训的方式,对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缝纫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引领广大残疾人通过自强不息、不懈努力迈向美好生活。今年共有2317名残疾人接受了就业培训,698人实现就业。

我市积极推进托养服务补贴工作,保障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今年已为113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此外,通过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更新系统,准确掌握包括轮椅、拐杖、助行器、助视器、假肢等在内的辅助器具需求数量种类,逐一落实到位,目前已保障4500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并为83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为提升残疾人自信心、归属感和幸福感,我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文化活动。学习党史感悟党恩,让人们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搭建起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今年3月,我市投入186.82万元为全市户籍、且持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购买个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在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6月28日起,我市残疾人证办理不再受户籍地限制,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残疾人或其家人再不用“多地跑”“折返跑”。同时,为重度残疾人上门办证业务,也切实解决了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问题,极大提升了服务便利化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开展“我为残疾人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拓展残疾人就业增收,丰富该群体文化体育生活,组织开展公益伙伴结对、企业社会爱心联盟助残等行动,促进社会力量公益助残,让残疾朋友获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共享品质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