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12-04 09:34
本报讯(记者宋文雅)12月3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市已累计压减地下水7.2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明显回升。
会上介绍,据《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2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线——人均500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4.37亿立方米,实际地下水年用水量最多高达23.05亿立方米,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我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引发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河道断流、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国家、省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谋划,以“节、引、调、补、蓄、管”为抓手,精准施策,严格审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为保障治理效果,我市强力关停取水井,完成了全市取水井摸底调查,逐井绑定电子标识,建立取水井台账。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关停各类取水井7438眼。同时,大力实施农业节水、加大推广工业节水力度,对石化、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年用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逐个制定节水计划,着力提高企业用水效能。
在地下水取用监管方面,结合我市水资源和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分配水量,完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控地下水开发利用,在地下水禁采区、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一律不再审查新的自备井取水许可。2021年以来,因不符合政策条件等原因,不予审核通过的取水许可172件,维护了取水许可的严肃性规范性。同时强化地下水计量监控,对年用水量超过5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户安装在线监控,对超采区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大户安装在线监控。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强生态补水力度。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生态补水45亿立方米。2021年,通过科学调度上游水库水和协调南水北调向下游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截至11月26日,已累计补水13.48亿立方米,保障了市域内20余条河流的清水流动,白洋淀水位始终保持高水位运行。
通过多方面的治理措施,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以2010年为基准年,省核定我市地下水超采总量为7.26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10月底,已累计压减地下水7.28亿立方米,已超额完成省定压采任务。今年,我市地下水位也有了明显回升,全市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22.54米,较上年同期上升1.33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31.87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1米。
6月29日,我市还被命名为“河北省节水型城市”,节约用水的新风在我市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