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记者手记

这两小时,绝不仅仅是一个采访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12-06 08:56

些许忐忑后的如释重负,感受优秀后的见山见海。

和很多采访对象的谈天,会让我受教良多,跟孙教授聊的两个小时,这感受更深。

其实我是带着忐忑去赴采访之约的,因为孙教授的名头有点大,加之话题的专业性预估会很强,我的事前准备很可能是不够的。而人家,会不会乐于与一个相对外行的人愉快聊天?

从孙教授和善地在校门外迎着,到他滔滔不绝却尽力深入浅出地表述,我的心定了。不懂就问呗。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苹果树不是根深杆壮才好吗?怎么理解种植产业科技收益比率?在采访,更是在学习,而且是跟大牌老师学习呢。

让我更有如释重负之感的,是孙教授的简单通透和不失风趣。他回答我的问题,中间时常穿插着典型的、地气十足的例证——坐着垫起玉米秸的“三马子”下乡,面对老乡的邀约说“备上小米粥烙饼摊鸡蛋马上到”等等。在全国很多地方搞起来大规模种植示范园的事他一言带过,却饶有兴味地讲起怎么在阜平开创性地种起了樱桃,因为海拔高差大等原因,成熟季的樱桃园如何好玩,樱桃如何美味。

当然,我已经从之前的若干公开报道中获知了孙教授很多故事,但直面畅谈,我又见识了一位领域内高端专家的很多工作和生活细节。比如他上世纪80年代初踏顺平乡野,下了长途车后入村,要花两毛五分钱租自行车蹬着去;比如时隔30多年,苏家疃村的乡亲们大事小情还爱跟他唠唠,遇上红白事得了通知他会说“人到不了我钱到”;出国学成,有人问起未来选择的可能性,他说我更爱家乡的苹果……

跟孙教授学习,两小时当然学不到怎么种苹果,但我近距离感知了一位学者的坚守敬业、周到处事和家国情怀。而且,这样的采访让我生活的窗子更推开了一些,畅谈之间,越了山海——原来这世界和人生的风景那么多,原来,很多人为这风景做了那么多。

关于孙教授,但愿,《圆圆的苹果,圆着很多人的梦》一文的记述能展现出我这感知的十之一二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