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时间:2022-04-18 09:08
乘坐长91米的隧道式自动扶梯渐入水下,横穿146米的水平长廊,走过长江水下40米深的参观廊道,这便是位于长江江心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原址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是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梁上现存165段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枯水年的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名人的诗词真迹。透过23个圆形玻璃观察窗,能够清晰看到白鹤梁上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
从古代水文站到水下博物馆,是怎么建起来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为避免白鹤梁题刻淹没于江底,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于2003年启动,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对题刻进行原址原貌保护。
如何给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体验?难点还在于“水”。清澈的水体,是游客从观察窗直接看到白鹤梁题刻真容的前提。净水,成为这座水下博物馆的工作重点。
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廊道进口处,两名具有专业资质的潜水员纵身一跃进入潜水舱。“每运行3个月就会出现保护体内水体透明度变差、藻类繁殖及题刻表面滋生生物膜等问题,所以专业潜水员需要定期下潜清洗。”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说。
据介绍,水下照明灯具的温度、材质,都会影响水质。为此,灯具的用料从铝制灯具换成不锈钢灯具,以此减少铝制灯具在深水中长期浸泡产生的解析物;灯珠从暖白光灯珠换成冷白光,有效降低了水的温度,以减缓藻类的生长速度。再加之24小时不间断循环系统过滤等方式,如今罩体里的水,从浊度而言,比可饮用的矿泉水标准更高。
石鱼出水,以兆丰年,是涪陵地区代代相传的民谚。透过玻璃窗,能清晰辨别梁壁上的双鲤石鱼题刻。1200多年前,当地百姓通过观察长江水位得出一条规律——石鱼题刻一旦露出水面,表示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