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7-28 08:13
□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段 恋
“王大娘,咱家该交水费啦!”7月22日,米万里顶着逐渐浓烈的日头,穿梭在曲阳县灵山镇的村巷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小米来啦,快进屋吃桃,刚摘的!”村民们看见这位年轻干部,总是热情相邀,那份熟稔与认可,写在笑脸上,融在招呼声里。
这是米万里扎根灵山镇的第二年。
2023年,他从河北金融学院大数据专业毕业,通过选调考试,成为灵山镇政府一级科员、灵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从与数据代码打交道的校园学子,到奔走于田间地头的“泥腿干部”,米万里在基层增长才干、淬炼能力,把青春的热忱与智慧化为未来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刚来时,总以为基层工作是坐在办公室里谋划‘乡村振兴大计’、解决‘重大问题’。”回想当初的自己,米万里腼腆地笑了。
真正走进农家院落,他才明白,工作的日常经常是帮老乡申请低保、交水费。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曾让他感到困惑,价值感一时无从寻觅。
然而,当看到乡亲们家里停水时的焦急,用不惯智能手机的懊恼,低保申请通过后舒展的眉头,米万里渐渐明白,在群众眼中,这些所谓的“小事”,恰恰是他们生活中最迫切的“大事”。
这份认知转变,成为他扎根基层的第一课。他迅速调整心态,真切体会“为民解忧”的分量。
“不能怕和群众打交道,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钻!”米万里沉下心来,虚心向镇村干部、老党员请教经验。他笔记本不离手,把村民们的急难愁盼写在纸上,记在心里。
厚厚的笔记本成了他叩开基层大门的钥匙。从包联村的“两委”班子会到村民代表会,他认真记录下人口结构、产业脉络、矛盾纠纷等点点滴滴。每一次走访,每一次倾听,都加深着他对这片土地的了解。
从了解问题到真正解决问题,米万里的专业背景,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视角。
为提升村务透明度和村民参与感,他积极响应上级安排,一直将河北省村级事务平台作为工作重点。村集体“三资”状况、惠农补贴流向、村务、党务等信息,通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即可在村民掌中清晰呈现,成为一份“阳光账”。
“未来,我想把所学专业与镇里特色产业定瓷结合得更紧密,助力乡村振兴。”灵山镇作为定瓷发源地,米万里看到了数据赋能的机会。他尝试将销售数据转化为市场指南,分析消费者偏好,引导生产方向,让古老技艺更好地对接当代市场,探索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村情数据、调解成功的土地界桩、村务公开平台的二维码……这位新时代的年轻选调生,正用脚步丈量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