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08-10 09:02
美丽庭院聂瑞肖家,其老伴拉起二胡,邻里们围坐欣赏。 保定日报记者 程雅洁 摄
□保定日报记者 程雅洁 实习生 白悦君
盛夏时节,步入唐县长古城镇,整洁的道路、精致的农舍、多彩的村落与村民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共同绘就一幅乡村美、治理优、村民乐的振兴画卷。
作为今年5月新晋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座位于唐县东南、面积43.1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的城镇,其魅力究竟何在?
庭院“小美”汇聚乡村“大美”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细胞,更是其“颜值”的鲜活注脚。
在大庄子村,示范户王月青的家便是典范。白墙黛瓦下,院落整洁有序。南侧陶制花器中绿植摇曳,筛下斑驳光影,平添诗意。室内,中式家具与绿植盆景相得益彰,流水摆件潺潺应和着古乐,墙画意境悠远,处处流露主人雅趣。“美丽庭院不仅赏心悦目,打理它更是一种生活乐趣,让日子常新常绿。”王月青一边侍弄花草一边说。
不远处,聂瑞肖的庭院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鲜花怒放,藤蔓攀爬。拱门内,她正与同村老姐妹们拍摄八一建军节的短视频。12位八旬老人精神矍铄,手持红旗,踏着节拍踢起正步,笑容与鲜花交相辉映。“每周聚会拍视频,老伴拉二胡助兴,日子充实得很。”聂瑞肖乐道,“家家争创美丽庭院,村子越来越美。”
王月青、聂瑞肖的庭院是长古城镇“美丽庭院”创建的缩影。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激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目前,全镇已创建十星级文明户264户,美丽庭院7827户。
“美丽庭院创建不仅扮靓乡村、提升生活品质,更潜移默化地增强村民卫生意识,促进文明家风、乡风的形成。”镇党委书记白泽明介绍。伴随村庄主街道全面硬化、常态化清洁行动的开展,以及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头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长古城镇正实现从“庭院美”到“全村美”、从“一处美”到“全域美”的跨越。“户户皆是景、村村留乡愁”已成为这里乡村振兴的鲜明印记。
西足里村干净整洁,法治氛围浓厚。保定日报记者 程雅洁 摄
精细治理铸就和谐“气质”
乡村之美,既在“颜值”,更在“气质”。基层治理的精细度,正是这“气质”的底色。
在西足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一本使用了9年的《矛盾纠纷接待登记本》引人注目。本子陈旧,记录却仅有32条。“2016年用到现在没换过。矛盾多在萌芽时就被党员、网格员化解了,很少闹到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孙江涛道出缘由。该村实行“1名党员包联10户、1名网格员包联50户”机制,织密矛盾预防化解网。
村里的“最美网格员”孙义飞,时刻关注包联户动态,深夜接听电话亦是常事。“每季度‘敲门行动’,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孙义飞说。
党员联户+网格化治理模式,将服务精准送达每家每户。西足里村多年实现“矛盾不出村”,并达到“十无”标准,无刑事治安案件、无上访户、无赌博、无打架斗殴、无诉讼户、无生活困难无人帮户、无不孝敬老人户、无垃圾乱倒、无侵街占道,2018年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西足里经验已推广至全镇20个村。各村均建立党员、网格员包联机制,设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镇级层面则整合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法律顾问资源,成立联合调解中心,形成“村调委会—镇调解中心”的梯次化解体系。“上半年全镇96起纠纷,70%村级化解,30%镇级调处。”河北省金牌调解员王坤茹介绍。近年来,该镇无一起因调解不成功引发的上访或诉讼,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文化浸润滋养文明乡风
夜幕降临,大洋店村文化活动广场灯火通明,村民随乐起舞,热闹非凡。
“我们组建了多支文艺队,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党建公园、农家书屋,新建的30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也即将启用,让村民有更多文化休闲选择。”村党支部书记马玉涛表示,丰富的文化活动正悄然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长古城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建成1个镇实践所、20个村实践站,免费向群众开放;组建5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政策解读;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组织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季度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媳、文明播种人,引领崇德向善风尚。
暮色中,舞毕归家的村民笑语欢声,回荡在整洁的村道上。长古城镇的美,既在赏心悦目的庭院街巷,更在温润人心的乡风治理。文明如细雨,无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幸福生活,也彰显着“全国文明村镇”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