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风绕帽檐,成长正当时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10-09 09:25

□王欣妍

当晨光漫过,把灰绿色的帽檐染成半透明的金边时,我忽然读懂了这场军训的意义——它从不是教官口中重复的“稍息、立正”,也不是军训服上单调的色块,而是一顶帽子、一阵风、一段时光共同编织的成长故事。风总在帽檐下穿行,有时带着晨光的暖,有时裹着晚风的凉,却始终悄悄记录着那些从青涩走向坚定的瞬间。

站军姿的清晨,风最先撞进帽檐。起初我攥着拳硬撑,指尖掐进掌心,想把“坚持”变成不弯腰的钢铁意志。可10分钟后,发麻的触感从脚尖爬向膝盖,汗水顺着额上的头发滑进衣领,后背的酸痛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上来。我盯着前面同学的帽檐,几乎要妥协时,风又吹来了教官的声音:“累了就调整重心,不要和自己较劲。”

那句话像一把钥匙,忽然打开了我对“坚持”的新认知——原来成长从不是硬扛着不喊疼,而是允许自己悄悄挪动脚尖缓解酸痛,允许汗珠自由滚落,却始终让脊梁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弧度。那天的风反复掀动我的帽檐,像是在丈量我脊梁的角度,而我终于明白:真正的韧性,是在疲惫里守住姿态,而非假装不会累。

唱军歌的夜晚,风裹着歌声穿过帽檐。傍晚的霞光收尽最后一抹红时,学姐搬来小凳子,把印着歌词的纸分给我们。起初大家的歌声还带着羞涩,有人跑调了就赶紧低头笑,可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响起,不知是谁先抬高了声音,紧接着几十颗年轻的心竟慢慢同频——有人唱到“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时不自觉挺直了背,有人攥着歌词纸的手指微微用力,还有人转头和身边同学对视,眼里闪着和星光一样亮的光。

那一刻,“爱国”变成了滚烫的共鸣:那是合唱时忍不住张开的喉咙,是风把歌声吹向操场尽头时心里忽然涌起的“想为这片土地多做些什么”的冲动。那晚的风里,军歌的余韵绕着帽檐转了又转,也把一颗名为“家国”的种子轻轻种进了我心里。

那些日子,作为队伍联络人,从接过这个身份的那天起,我的军训帽似乎多了一层意义——它不再只是遮阳的工具,更像一个提醒:要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方便前面。训练前我会提前查天气预报,在微信群里发“今日紫外线强,记得戴防晒袖”;收操后会核对请假同学的名单,怕漏了谁的特殊需求;教官说“明天换训练场”,我会特意多拍几张路线图,标注清楚“靠近食堂的路口左转”。

起初觉得这些都是细碎的小事,直到有同学私信说“幸好你提醒防晒,不然我肯定晒伤了”,直到看到群里整齐的“收到”后面跟着小太阳表情,我才懂:担当从不是站在队伍前指挥的模样,而是把“别漏掉细节”刻在心里——少发一条提醒,可能有人要受委屈;晚说一句变更,可能有人要白等。风穿过人群时,会把这些细碎的温暖带向每个人,而我也在这些“被信任”的瞬间里学会了把“我”变成“我们”。

帽檐下,有坚持中的领悟、歌声中的共鸣、责任中的担当,这一切会像风一样,陪着我走向更远的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