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08-27 09:03
□李保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教育服务,谱写教育强市“新篇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莫大的鼓舞,更让我油然而生的,是时不我待打造高品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议:建设新保定需要人才支撑,要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让他们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和子女创造良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教育必须肩负起更大责任,教育对人民负责,就是要为每一个家庭幸福负责,为每一名学生成长奠基,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办优质、特色、多元发展的高品质学校,要用不同质的教育创造不同的品牌,让孩子们考得好、站得高、走得远。
引才聚才,更要“留得住”高端人才
□张旭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保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离不开引才聚才。保定高校很多、人才很多,但是人才的规模效应还有待体现,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高端人才。
建议:进一步创新人才流通模式,通过落地项目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条“招商引智”的“高速公路”;设立中小企业辅导制度,提供人才引进和培养服务;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在职业发展、人才政策、人才公寓、生活环境、优质服务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快速高效汇聚一批高端知识产权人才,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安全、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先行示范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加强监管措施,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罗玲
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广朗读,提升中小学生文化素养、表达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工作中,我发现目前艺考培训机构(如播音主持类)数量众多,其中一些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乱象。
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规范校外培训秩序。针对校外培训市场,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如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资质。相关从业人员,如机构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职业准入制度,在业务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符合高水平要求。培训机构也应找准行业定位,在教育的公益性和商业的营利性之间寻求平衡。市场得到有序发展,大众才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提升保定形象,彰显古城文化
□槐艳伟
近年来,保定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规划理念日益更新,随着城市管理改善、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软环境”逐渐改善。
建议: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城市更新更要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希望能对保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在建筑表现、规划设计和功能布局等方面,既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又融入保定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景观和街区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关键细节上下功夫,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