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疫情防控进行时 “疫情防控的一天”系列报道之九

一个瞭望出行的“窗口”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11-03 08:29

□记者 苏兰生

这是一个通往远方的“窗口”。每天,李芳站在这儿,迎送四面八方的乘客。

10月26日5时许,李芳出门驾车,两束灯光照着前方,比以往更早来到这个“窗口”。在上岗15号检票口前,开始了较以前更多、更细的准备。

这个“窗口”,就是保定客运中心站。在疫情严控下,李芳到岗比平日早了10多分钟。她做的第一件事,先用84消毒液浸泡抹布一小会儿,再拿起来,熟练地、一点点儿地,从上到下擦拭闸机和操作台。这些设施是各地过往乘客触碰最多的,台面上多抹几下,弯角处也要抹到。这个工位消毒,需要三四分钟。

抹完售票设施,李芳开始对候车大厅消毒,先是喷洒一排排座椅,接着是地面,检票大厅的两扇大门也要喷上消毒液。然后,开启大门通风。到完成必须的消杀,天空渐渐放亮,门外吹来的凉风透着阵阵寒意,她搓了搓手,开始自身的安全防护。手心、手背喷一下酒精,再搓一搓。到这时,已是5时30分,这是她上岗检票的时间。

这个时间点,往日会有乘客进站。但是,今天却没有人。李芳仍是站到闸机里面的检票口,等待即将到来的乘客。

前一天,在这里上下车的乘客只有1300多人。“在几天前,每日平均发车660多个班次,进出站乘客约有5000人。现在,发车只有400多个班次了。”来到候车大厅的客运中心站站长郭娜说,“不管乘客多少,我们都每隔1小时消杀一次,每次不会放过任何角角落落。”

微曦初露,客运中心站迎来乘客。672班线的班车出站,发车时间5:40,通往唐县。这是站内开出的头班车,检票时仅两名乘客,李芳开始了一天中最早的检票。“您好”“佩戴好口罩”,一次微笑中,又有一句温馨提示。

半小时后,离开检票口,来到售票大厅东侧的进站口。这儿,一队乘客进站,每人测体温;几位安检人员不时提示佩戴口罩,查看乘客手机上的河北健康码、行程码、24小时核酸检测等。一会儿稀稀落落,一会儿成队走进,进站乘客自觉配合防控,检查始终规范有序。

再看候车室,几十人坐在座椅上。随着大厅内温情的广播,一拨儿又一拨儿乘客陆续检票登车。该站每天的乘客去往全国各地,A区候车厅发送近途乘客,检票口外停放的是通向保定各县(市)的县际公交车;B区候车厅发送长途乘客,班线通达多个省份和省内其他城市,线路最长超过1000公里。

这个窗口,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疫情防控更是抓重复。在A区候车厅,检票员张艳香与李芳一样,一天下来都定时擦拭闸机、工作台,向地面喷洒消毒液、门上喷酒精,也是这样重复着。还有其他检票、售票、安检人员都是如此。

下午,在站务人员带领下来到售票窗口,这里不见排队购票的乘客。到了16时许, 一名去往廊坊的乘客进站后,到自动售票机取出网络车票。她说:“我是保定人,每次回家都网上订票,这样避免人群聚集。”随后取票的乘客,排队时都自觉间隔1米多。

站外,每辆进站客车在院内停下后,都对车内、车门消杀,开窗通风。等到发车时,又提示乘客保持乘车间距和佩戴口罩。

最后,来到郭娜的办公室看到该站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该站规定,每一名站务人员都是疫情排查的第一责任人、“特殊群体”的第一发现人、疫情风险的第一报告人、应急预案的第一启动人、处置措施的第一执行人;站内防控安全保障人员接到疫情信息后,5分钟内着防护服等防护装备和消毒器具到达现场,迅速按程序应急处置。

“健康有监测、运输有保障、全程可追溯”;上岗职工每日健康“必报告”,体温“必监测”,防护“必到位”,每周核酸“必检测”;乘客未佩戴口罩不予进站、不提供有效身份证明不予售票、未测量体温不予乘车……这里,一条“司、乘、车、站、旅”出行链安全运转着。

夜色降临。601班车通往安国市、631通往定州市、681通往易县……客车准时有序驶出车站,客运和防控仍在接续。

当下疫情,这是保定一个“全国文明示范窗口”抗疫和运输的一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