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12-21 09:01
这支活跃于保定南北铁路线上的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以破坏日军交通运输为主要任务,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 (资料图)
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部分队员合影。 (资料图)
张树荣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耿静 齐雪冬
“父亲生前最喜欢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电视剧《铁道游击队》里讲述的扒火车、捉汉奸、地下联络等故事,他们也都经历过。”12月2日,85岁高龄的张光女士这样讲述起自己的父亲张树荣。
说起铁道游击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东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尤其是忘不了电影、电视剧《铁道游击队》里塑造的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等光辉形象。其实,抗战时期在我们保定也有一支活跃于铁道上的革命力量——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这支队伍成立于1938年,比枣庄的铁道游击队还早两年。他们埋地雷、割电线、扒铁路、炸桥梁,袭击日军的军车、棉车……这支以铁路工人为骨干的敌后武装力量的领导人张树荣,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传奇人物,可谓是保定铁路游击队的“刘洪”大队长。
经历“二七”大罢工,
组建铁路工人游击队
在我市的太行博物馆“燕赵儿女,全民皆兵”展区,有专门的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的展板。展柜里那枚张光捐赠的怀表,正是张树荣在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战利品。这块锈迹斑斑、饱含沧桑的怀表,见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894年,张树荣出生于博野县冯村。1911年,17岁的他到长辛店铁路机务段做小工,之后先后辗转到正定铁路机务段和顺德机务段煤台做苦工,任顺德站工人纠察队干事时,经历了“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七”斗争后,由于军阀疯狂镇压,工运暂时转入低潮。1924年,张树荣调到保定铁路机务段煤台做苦工,继续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1925年9月,张树荣在“贤良祠”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负责高碑店至定县(今定州市)间的铁路工运,先后领导了保定车站铁路工人“卧轨斗争”、河坝工人斗争和安新县新庄抗租税和抗割头税的斗争。还参加了高蠡暴动和支援二师学生斗争,两次入狱的他并没有畏惧退缩,反而意志更加坚强,出狱后继续积极开展宣传和发展组织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军继续南侵。9月24日,日军占领保定,平汉线石家庄至保定段成了侵华日军运输兵力、武器、弹药及其给养的主要输送线。经过“二七”大罢工洗礼的保定铁路工人,看在眼里,恨在心上,迫切希望组织起来,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线,为抗日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种形势下,保定车站的“二七”老工人、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的张树荣,10月24日去完县(今顺平)常庄找到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刘秀峰,根据中共平汉线省委的决定,指示张树荣组织铁路工人游击队,坚持原地斗争,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正面战场,阻击敌人的战略进攻。
1938年1月,张树荣返回保定后,召开党员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经研究决定:地下党支部以组织工会、发展会员为名,宣传抗日主张,发动车站工人群众,积极筹建工人游击队。经过宣传发动,20多名工人组成了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张树荣任大队长。为了使这支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张树荣一面扩充队伍,派人到附近各村动员青壮年参军;一面收缴地主武装,装备自己。后来,联合兄弟部队攻打定县高就村的地主联庄会,收缴了一批枪支,扩充了队伍,游击队一度发展到200多人。
获《抗敌周报》称赞,
是一支“特殊的工人抗日武装”
在太行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着几本发黄的报刊杂志,包括1987年的《保定文史资料选辑》、1993年的《保定党员通讯》和1995年的《保定市报》。这些珍贵的资料里,都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的故事。
“恰从北面开来一列运棉车,张树荣下令准备射击,说完他伸手抓过刘耀生手中步枪第一个开了火,接着,其他队员以密集枪弹射击运棉车。顷刻间,冒烟的棉包被风吹出了火苗,一时间整节车厢燃起大火。”1940年秋,晋北晋中地区的日军冬装尚未解决,平汉铁道线上每天都跑着运棉车。11月末的一天下午,张树荣带领队员庞景、刘庚昌、刘耀生、庞福顺等趴在大汲店(今大激店)东的铁道旁观察敌运棉车的往返规律,伺机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在张树荣他们的一阵射击过后,“眼见着火苗越烧越大,押车的日军急忙采取紧急制动,但风助火威,前节车厢很快殃及后节车厢,司机一看傻了眼,他怕烧到机头,惊恐地甩掉几节车厢逃跑了。”
自1938年1月至1942年5月,这支保定“铁道游击队”频繁地活动于平汉线两侧的保定、徐水、满城、完县、望都、唐县、定县等地,消灭了部分日伪军,破坏铁路数百次,毁坏机车数十辆,使火车出轨、翻车近百次。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打了很多胜仗,缴获的大批道轨、道钉、枕木、电线、电线杆等物品,支援了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
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边区《抗敌周报》载文,称赞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是支“特殊的工人抗日武装”,在地区工运史上写下了瑰丽的一页。
日军曾悬赏大洋5000元捉拿,
也曾派汉奸假冒“张瞎子”
“我爸因为年轻时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所以队友们都笑称他叫‘张瞎子’。”提起父亲张树荣的故事,张光满是自豪。她告诉记者,当年日军对游击队和父亲恨之入骨,曾在保定、望都、定县、清风店等地悬赏大洋5000元捉拿父亲。可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敌人始终没有得逞,张树荣及其领导的游击队反而更加活跃。张光说:“后来日军还命令日伪汉奸纠集了一帮地痞流氓冒充游击队,领头的甚至也戴眼镜扮成我父亲模样,专门在夜间向保定西郊韩村、康庄、富昌及大车村要粮派款,不给就吊打村干部。后来党组织查明情况,才真相大白。”
1942年,日军对冀中进行大“扫荡”之前,上级根据形势需要,在完县常庄将铁路工人游击队正式编入八路军第三纵队。而张树荣受命返回保定,继续在铁路工人中秘密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搜集敌人情报,为根据地筹集各种物资。他以赶大车为掩护,从保定秘密向抗日根据地运输枪支、弹药、医药、文具等物品,为抗日战争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树荣参加了解放华北地区的多次战斗。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出任石家庄市党委武装部长,后任石家庄市铁路局警卫大队长。1948年11月解放保定时,负责接管保定车站任警卫大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德州公安段段长、天津铁路公安处处长、太原铁路局车辆处副处长、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等职。1972年10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张树荣用自己的经历一次次地教育子孙,要记住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而子女们也都以有这么一位打过鬼子的老父亲感到骄傲。张光说:“父亲生前时常教育我们,战争是无情的,上了战场就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