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1-26 09:1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工程,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稀缺资源、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扎实推进规划同步、产业同兴、人才同享、风光同美、文化同脉、改革同频,再打一个乡村振兴的漂亮仗。
本报记者 邸志永 耿静 宋文雅
1 让农民日子更有奔头儿
群众拥有更好的房子、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财政投入只增不减。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分布,补齐民生短板,完善项目清单和服务标准。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在慢行可达的范围内,打造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努力消除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县城人口规模力争达到10万人以上,力争尽快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下的县。各县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群众拥有更好的房子、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
2 让农业产业更有甜头儿
发展“农业+”中央厨房、预制菜、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土地认养等新兴业态
面向京津市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发展高价值、高效益、高品质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发展“农业+”中央厨房、预制菜、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土地认养等新兴业态,规模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严格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80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16.8万亩,在易县、蠡县、高阳、顺平、曲阳新建5个规模化牧场,新增奶牛存栏2.3万头。依托河北新发地、定兴同福等50家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力争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达到120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35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880家,家庭农场达到6500家。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院校合作,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启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创建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3个,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区6个。
3 让乡村生活更有盼头儿
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三环五带”,创建400个美丽乡村,200个以上通过省级验收。高水平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优、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1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延续历史文脉,推动移风易俗,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珍视乡村、回归乡村、建设乡村成为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