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大数据时代“杀熟”算法泛滥?

互联网算法新规整治“算法算计”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2-15 10:38

□保定日报记者 赵玥 见习记者 刘宁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信息收集与分析成为营销的基础。然而,信息过度收集与针对老用户特定消费需求的提价,无疑引发消费者“趁火打劫”的疑虑。

为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线上消费价格可“私人订制”

2021年3月,复旦大学一专业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手机软件打车”的调研报告,发现“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被网友戏称为“苹果税”。

无独有偶,网络上关于“大数据杀熟”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同一个平台,同一家酒店,同一个房型,却是不同的价格”;“频繁点外卖时少有优惠,不怎么点以后反倒红包变多了”;“同样一个外卖越点越贵,越吃越离谱,如果一直保持吃一家,那么一餐一个价既视感满满”……网友“滺汁”说:“我身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打车。我刚上班的时候,四点走拼车只需要16.5元;使用一年后,现在四点走的话要20元,这不是杀熟吗?”用户“嗨于小鱼”直接晒出截图,对比自己手机酒店279元价格,同伴却只需花费179元,“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数据杀熟’?那我可被‘杀’千百回了,以后出行用啥订酒店?”

据一位大数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大型互联网企业确实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他们除利用自身积累的数据外,还在外部采购采集数据。

国家再次出手

整治“大数据杀熟”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2021年11月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条提出:“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事先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2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即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则“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保障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的选择,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限制了平台对用户信息的采集及滥用。

此外,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应当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据了解,抖音、快手、小红书、今日头条、b站等应用都已在最新版本中添加关闭针对个人推送算法的说明指导,防止侵犯用户自由浏览与自主选择的权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