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新春走基层 “宅家赚钱”“梦想成真”……

线上工作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儿”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2-15 10:59

□保定晚报记者 赵玥 见习记者 刘宁

“没过‘十五’都是年,充分享受假期。”这是“95后”潇潇面对家人提出何日返回工作岗位的疑虑时找的“借口”。实际上,她在春节前辞去了周边某二线城市的工作,准备加入高中小伙伴们“团队”,尝试线上工作。用她的话说:“互联网是年轻人的‘舒适区’,我们选择在更适应的领域去创造人生价值。”

近日,一条#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线上工作#的特殊热搜在微博上一路飙升,不仅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内心,更引发了网友共鸣和激烈的讨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

兴趣抱团 发挥特长

促使潇潇放弃线下工作转而投入线上新领域的榜样,是她的一位学姐。“早在2019年,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学姐就因学习与兴趣添加了一个‘读书群’。群主鼓励成员们根据选题撰写文章,优秀者将被热门新闻客户端采纳,还可获得奖金。”潇潇一路见证学姐将个人读书、撰写笔记的爱好转变成解答文学问题的技能,并由此获得酬劳。“反观我自己,每天在公司一方小小工位上忙到天昏地暗,拿着并不算丰厚的工资,支付完房租和通勤费后还得细心盘算怎么把所剩不多的钱分配在一日三餐和交友应酬中……这些琐碎经历了两年多,实在消耗个人对生活的热情。”

当高中小伙伴多次向潇潇发出“共同线上创业”的邀请后,她下定决心,返乡投身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我们工作室主攻网络代运营及网络营销策划方向。今年正在拍摄短视频‘养’平台账号,未来也计划自己直播带货。”和记者聊天时,她的眼中有光,“一是和我从前的工作领域有关联,比较得心应手;二是要自己当老板了,有点期待和兴奋。”

记者近日联系到发布“写手招聘”的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图书编辑曲群,她说:“自由撰稿是件蛮不错的事,方式灵活,也能很实际地参与到一个项目中。”当谈及写手的“门槛”,她表示:“写手不一定天分很高,只是术业有专攻”。

疫情夹缝 拥抱变化

疫情影响加上“双减”政策之后,小刘所供职的艺术培训机构一度改为线上授课。“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授课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学生注意力不同步、与老师产生无形‘隔阂’等,需要摸索效果更好的线上教学方法。”

相较于被疫情所迫“兼职”线上的小刘,我市灵活就业的齐先生已在电商领域做了很久“全职”,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在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及优惠券,鼓励客人消费。“我通过旗舰店发放的佣金获酬,获得每单几毛到几十元不等的回报。”齐先生说,“受疫情影响,我经营的实体店几乎没什么生意,索性关店,还节省店面租金。”这个春节,齐先生的网上营业不打烊,“网上很多店铺都不歇业,赚钱还分什么节假日。”

智识变现 实现价值

记者通过微信与目前在国外读书的写手“王一卜”进行了交流。她参与知中公司5册出版产品的撰写,并表示自己“偏爱”某系列图书的世界卷:“和我‘世界文学’专业对口,因为对文献数据库比较熟悉,查找参考资料得心应手。用简明的文字为读者介绍纪德、雪莱、拜伦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通过文字把他们与公众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当聊到“灵活就业”的实情,亲自在知乎APP开设了金融、文史知识课程live的“凯鹅”表示,将社交媒体作为平台来理解灵活就业,与10年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利好感知。他认为,10年前工作很好找的时候,大家就有“灵活就业”的可选项。如今“灵活就业”仍在,但就业压力更大了。

灵活就业 天地宽广

搭上蓬勃共享经济的东风,视频制作、网络主播等新的就业方式遍地开花,无数青年也在灵活就业的道路上摸索并试图敲开自主创业之路。线上工作这种新的灵活就业方式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接受,“灵活就业者不受地域的桎梏,且线上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相对扁平,对于重视精神自由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王一卜说。

提到暂时没跟家人说明线上创业的原因,潇潇坦言:“父母那代人思想相对保守,怕我辞职单干没保障。”

事实上,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

同时,国家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障制度及相关激励机制日益完善。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作出明确要求。此次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将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