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7-14 08:45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通讯员 王 芳
红砖灰瓦间流淌着岁月的回响,明礼楼内“童心向党”主题楼道逐层铺展党史脉络,承恩楼文化墙以时间轴串联党的奋斗历程,连甬道两侧的“新二十四孝图”成为学生课间讨论的话题……位于曲阳县城的百年学府燕南学校的环境建设堪称一部立体教科书,激荡着文明创建的热潮。
前不久,曲阳县燕南学校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这所始建于1927年的学校,将百年红色基因与文明校园创建深度融合,构建起“环境浸润、社团赋能、活动铸魂”的育人体系。
“每次走过校史墙,看到田里夫、牛树才等9位共青团员在战火中创办‘城厢临时平民学校’的故事,我都很激动。”六年级学生张紫璐站在“百年红色历程”板块前说。展板上,燕南学校一届届优秀校友的履历如星辰闪耀,前辈们的爱国、担当是燕南永远的根,新一代的传承、创新是燕南未来发展不竭的源泉。
下午社团活动时间,绘画社学生正用画笔描绘“红色曲阳”长卷,书法社团武泽林同学挥毫写下“文明其精神”,茶艺社团的古筝声中,学生们演示茶道礼仪。据副校长牛昕介绍,学校微机、围棋、戏曲等20余个社团实现学生参与率100%,“春之声”合唱团更在近三年连获市、县级奖项。当学生在舞台上唱响《马兰花开遍太行山》时,爱国情怀早已融入旋律;在全国啦啦操联赛(保定站)斩获双冠军的街舞队队员将集训时的拼搏精神化成攻克数学难题的动力,校园里处处蓬勃生机。
走到承恩楼大厅,德育处教师李青茹介绍,这里陈列的都是具有曲阳本土特色的泥塑、定瓷、雕刻等非遗作品,常常引来同学们驻足观赏。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及传承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在定瓷艺术中心,我亲手触摸了宋代白瓷的釉面,突然明白课本里‘工匠精神’的分量。”学生庞得樾指着学校大屏视频里的一张照片说。另一张照片上,一位学生蹲在田垄间,袖口沾着泥点,手里举着刚刨出的花生,身后是同学们互相帮忙的热闹场景。这是学生们在南马古庄村开展研学活动刨花生的情景。“研学的意义,在于让文明从文字走向生活。”校长吕作岭介绍,学校已经形成从二至六年级全覆盖、历史文化与科技探索双主线的研学体系。自然课堂不仅教作物生长规律,更让劳动光荣的理念扎根在学生的日常里。
当学生在定瓷作坊学会耐心拉坯,在博物馆自觉压低脚步声,在花生地里懂得协作与珍惜时,“文明”就完成了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百年燕南的文明创建,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刻进骨子里的基因。
夕阳下,燕南学校的教学楼被镀上金边,明礼楼传来学生齐读《论语》的琅琅书声。这座百年学府正以文明为帆,载着红色基因,驶向更辽阔的育人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