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徐水东黑山村:小康路上文化浓

来源:作者:时间:2020-10-10 09:50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9月26日上午,徐水区大王店镇东黑山村中心广场上,欢快的表演唱、小快板、笛子独奏、非遗展演轮番登台,掌声阵阵;书画展览、《村志》发行、金秋助学穿插其间,赞声连连。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牵手,高雅艺术与群众文艺融合,展示出山乡庆丰收、迎小康的幸福图景。

一个月前,村两委就筹划这次“乡村文化节”,大伙听着信儿纷纷报名参加。正日子刚好是周六,村里在外工作的乡友,邻村的群众,如同过年上庙一样赶来,同全村三百多乡亲共赴文化盛宴。

文化节面世的《东黑山村志》显示,该村背靠太行山余脉,地处浅山丘陵区,是历史古村、文化名村和教师村。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文化遗址、市级非遗吹歌会,还因出了一百多位教师而名冠乡里。

村党支部书记贾永春介绍,村内乡风淳朴,世代兴文重视,文化气息浓厚,百姓身居山乡却头脑活络。支部每年召集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外出取经换脑、引进新优品种,村民奔小康劲头十足。村东水浇地建起100多亩大棚草莓、油桃、西瓜。路旁采摘园、体验园有20多个,彩印果品包装箱、微信二维码,有模有样。村西山地栽植柿子、核桃树300多亩,蛋鸡、山羊在树下欢叫。坡地上、地垄间,大豆、红薯、高粱红绿相映,煞是好看。

山里的绿色无公害瓜果、杂粮配上“红颜”“九九”“蜜宝”颇具文艺范的名字,引来15公里外保定城里的游人采摘选购,还直供商超,热销网上。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仅草莓一项每年收入360多万元。大棚里、山路上,时常回荡乡民哼唱的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唱段。

全面小康,文化同行。近几年,村里成立了中老年舞蹈队、青年健身队。传统吹歌会不断壮大,六七十岁的老者、十来岁的孩子有30多人。夜晚村街路灯下、广场上歌舞升平,欢声笑语。农舍里习诗作画,翰墨飘香。

村支部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教育和文化发展,扶持文娱团队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建设新校舍、村史馆、图书室、文化墙、村民活动中心,保护老宅古迹。汇集民智,编写《村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山乡奋斗精神。每年组织小学生助学、文明家庭评议、节日文艺汇演,百姓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今年初,南水北调雄安调蓄库在村西一公里开工建设。“我们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文化游、休闲农业游,留住乡愁记忆,打造绿水青山。让山村变成歌里唱的——十里荷塘十里果香。”舞台上下的村民们笑意盈盈,信心满满。

刘柯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