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充值容易退款难,未成年人网游消费引争议 警惕网络游戏消费的“坑”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01-22 10:51

本报讯(记者 孙韶蕾)2021年寒假已至,超长假期让不少家有“神兽”的家长们备感压力。安抚“宅”在家里的未成年人绝非易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陪伴孩子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据统计,疫情期间,移动游戏行业的用户规模较平时增长30%,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长17.8%。因网络游戏消费引发的纠纷日渐增多,值得警惕。

乱象:

未成年人网游充值容易退款难
市民朱女士和先生平时要上班,11岁的孩子放寒假后一个人在家上网课。上周,朱女士偶然发现银行卡内300多元被一款游戏代理公司一周内分次扣除,由于每次扣除金额小,所以没有收到短信提醒。原来,孩子使用朱女士的手机号码一键注册登录游戏,可自由进入游戏中提供的各类购买物品及充值页面。“APP借助第三方账号实名认证来简化本身的实名认证设置,导致未成年人容易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游戏。”朱女士认为,APP易登录,为未成年人长时间游戏及过度充值提供了便利。同时,不少针对低龄儿童的游戏,虽然下载免费,但游戏内部暗藏付费按钮,比如购买厉害的装备、游戏中的宝石、解锁关卡等。小朋友不断买买买,进而掉进网游事先设计好的陷阱。

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点名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打赏退款难事件。由于存在流程繁琐、举证困难、运营平台和游戏公司互相推诿等问题,家长在退款维权时常常遭遇困难,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议:

游戏企业及家长加强监管,规避“宅娃”荒于嬉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指出:网游经营者应严格实名制管理,加大技术投入,设置有效的识别、验证、阻拦、预警等系统,对于未成年人注册账号的消费行为进行管理验证,拒绝未成年人账号大额消费;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管理好具有支付功能的APP,避免让孩子知晓交易密码等重要信息。

目前,相关企业已着手完善技术和管理,力争遏制未成年人网游消费乱象。通过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进行主动管理,还能通过“一键禁充”禁止所有游戏内消费;在OPPO手机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终端禁止8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限制8岁以上未满16岁用户单次充值不超过5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超过200元。
支招:

iPhone、iPad可关闭APP内购买项目
360安全专家给出一个防止在IOS系统APP内消费的小技巧:用户可打开“设置”,在“设置”中找到“屏幕使用时间”一项,在“屏幕使用时间”界面点击打开“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将“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的开关按钮打开,接着点击打开“iTunesStore与AppStore购买项目”,在购买项目界面点击打开“APP内购买项目”按钮,在APP内购买项目界面点击勾选“不允许”即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