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韩雁 侯虓时间:2022-01-22 17:23
保定日报记者 韩雁 侯虓
1月19日,农历腊月十七,2022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
早上7时刚过,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项目工程部经理苗坤顶着凌冽寒风,早早到达施工现场,“看天气预报本没有雪,来得突然。下雪天,施工难度变大,‘降效’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保障施工安全。”
大门口,进出主路,工人们推动除雪铲,不停清除地上积雪。一辆辆混凝土搅拌“罐车”稳稳驶来,经安保人员检查过司机师傅体温后便驶入施工现场,数辆泵车将一罐罐混凝土注入指定位置。
施工基坑内,黄色的塔吊铁臂伸展,灰色的“钢铁丛林”间,亮黄色的工装马甲不时闪着荧光,一顶顶黄、蓝、红和白色的安全帽随着施工人员忙碌地上下穿梭作业,俨如钢筋“五线谱”间跳动的音符,奏响热火朝天的建设乐章。
“钢筋工、木工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六点刚过就投入工作中。”大工长苟师傅紧盯着所辖工区的进展情况,不时对身边穿梭的工人一再嘱咐:“下雪路滑,大家注意脚下,注意安全。”
“大臂左摆,大臂左摆,小车往下放点,落,落,落,停”,司索工师傅正在指挥塔吊司机装卸工地上的钢材,“现在工程处于顶板施工阶段,各个工种非常繁忙,物料用料相当大……”
正在为顶板加固平整的木工师傅很健谈,“施工要求顶板的平整度不能超过5毫米,垂直度不能超过3毫米,一天至少要完成40到50平(方)米。接近年关,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速度,把甲方交给我们的任务认真完成。”
气温在零度以下徘徊,建设工人们毫不退缩,坚守岗位,抢抓进度。搭建好的钢结构需要在每根钢筋的交界处绑扎固定,钢筋工每三四个人一组,每天要完成一到两根钢筋梁绑扎工作。“你能看到现场有百余名工人在施工,其实在盖板下面,也就是项目地下施工部分,还有一百多名工人在奋战!”
雪天独有的静谧映衬着工地喧嚣。装载机的轰轰声、泵车的咔咔声、锤子的铛铛声、钢板碰撞时的哐哐声,以及更多不知名的嘈杂声,紧锣密鼓似地吹着号子,为建设者们加油鼓劲。
“我们早就做好了各项‘冬施’措施,例如提升混凝土标号、提前加好防冻剂,既要保证施工进度,更不能降低施工质量,”苗坤解释说,“冬季室外作业最是辛苦,为了保证工人的健康,气温到-10℃以下就会暂停施工。”
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建筑,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城市现代化品质提升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从立项开工到每一个施工节点,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观景台”下正对着一片密织的“钢筋网”。“这就是报告大厅,也是整个项目的重点。设计者王澍大师不断汲取保定本地元素,调整设计细节及施工方案。同时,我们也一直在研究王澍大师以前的作品,体验感受他的设计理念,力求将他的设计方案完美实施落地。”
“为保证如期交工开馆,这个春节我们肯定是在保定过了。”谈起保施工进度,苗坤很有信心,“项目施工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例如现在以劲性柱、墙柱梁及顶板施工为主,同时,防盗门、电缆等管线预埋施工也在同步进行,抢抓工期更要全员配合,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工作顺序。”
施工基坑防护围挡一侧,一面红旗在纷飞雪舞中猎猎作响,旗上“现场施工党员突击队”“中国京冶古动物馆项目部党支部”的印字格外醒目。“这面红旗代表我们现场施工党员突击队的决心,”作为老党员,苗坤自然是其中一员,“项目从各部门抽调党员先锋成立突击队,针对技术问题进行前期疏导,重点解决劲性柱复杂节点现场施工落地、上部钢结构深化节点碰撞等问题,为现场施工扫除障碍,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确保春节前完成地下劲性柱安装、筏板浇筑、顶板部分浇筑工作。”
霰雪霏霏,静落无声。“食堂中午特别准备了鸡蛋汤,让大家热呼呼地喝下去,暖暖胃……”
春节将近,白雪茫茫中,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是如此可钦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