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听文物讲故事

一寸一寸 追寻千年时光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时间:2022-01-29 08:48

面对千年壁画,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的日常。每幅壁画都是历史瑰宝,他们以匠心做修复,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技术。同时,通过现场修复展示、壁画制作工艺体验等互动活动,让更多人感受文化、触摸历史。

“穿越”回大唐,你将怎样生活?打一场马球、饮一壶西域美酒、跳一曲胡旋舞……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一幅幅唐墓壁画让人们在唐风唐俗中沉浸良久。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唐墓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内容取材于唐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唐墓壁画641幅,共1200多平方米,是目前唐墓壁画馆藏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馆。这些壁画的修复保护,都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支壁画修复团队完成。

与时间赛跑 抢救壁画

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实验室内,一群人屏息凝神,指尖缓缓移动。他们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张“千岁高龄”的壁画。

一幅1平方米的壁画,表面清理可能会用到成百上千支棉签,而这仅仅是壁画保护修复工作的一个步骤。

考古发掘中,打开墓室的那一刻,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开始了。

为了让壁画免遭侵蚀,壁画修复团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唐墓壁画进行异地搬迁保护。在墓室中,先对壁画进行加固,再将壁画进行切割揭取,其间要经过现场记录、涂胶、敷纸、贴布、烘烤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其中涂胶、敷纸等工作必须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墓穴中,有时一待就是小半天。

多学科融合 探索新路

云霞簇拥间,神龟仰天长啸,灵蛇蜿蜒缠绕,这幅庄严古朴的玄武图壁画,引来参观者的连连惊叹。它的复原便出自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之手。

玄武图出土自西安市长安区的韩休墓。“由于损坏过于严重,一开始决定只修而不复原。一张玄武图的原始图像给了我们希望,便决定试一试。”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佳说。

团队先对壁画整体进行电脑图像复原,对缺失的线条进行复原性勾勒,然后将整幅壁画分为5个区域,两人一组在残片中寻找逻辑关系,一一拼贴。粘贴完成后,团队利用专业检测仪器分析玄武图的颜料成分,对色彩进行科学性复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团队有20余人,其中一半都是90后,不乏艺术史、考古学、壁画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物理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人才。截至目前,这支年轻的团队已经完成了近百幅唐墓壁画的修复工作。

更亲近公众 传播文化

近年来,壁画基地围绕壁画揭取、迁移工艺、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纳米新材料应用、砌体切割系统、颜料光谱数据库、馆藏壁画数字化平台等不少技术成果已在业内推广应用。

“原来修复一幅壁画需要这么多工序,真不容易。”参观完壁画展厅,游客孙远朋意犹未尽地在手机上浏览了韩休墓的虚拟壁画展,互动式展览让她对壁画修复的理念、工具、流程有了不少了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少游客站在一间玻璃房前驻足观看。壁画修复团队将工作室搬进展览馆。3幅大型唐韩休墓壁画的搬运工作也在紧张筹备中,它们将被搬运至韩休墓壁画专题展馆中,以边修复边展览的形式,让观众看到壁画的整体修复过程。

“我们举办了虚拟展览、现场修复展示、壁画制作工艺体验、壁画拼图等活动,所有尝试,都是为了让公众离文物近一些,再近一些。”路智勇说,“希望更多人能够领略唐墓壁画的魅力,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帮助大家亲近文物、感受文化、触摸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