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邸志永 曹云鹏 侯虓时间:2022-05-02 10:16
保定晚报记者邸志永 曹云鹏 侯虓
始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清的西大街,是保定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节。
随着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推进,见证了历史悠久的保定府、风云变幻的大直隶,再到如今的京雄保一体化,一条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西大街,正从现实向未来延展。
5月1日,带着市民的关注与好奇,记者走进西大街,探访西大街建设情况,听西大街项目建设方与运营方,讲述西大街的未来模样。
建设现场
脚手架林立工人忙碌,青石材质菠萝路面配排水沟,工程进度受疫情及材料供应影响
在西大街与唐家胡同交口附近,两层楼的第一客栈变化不大。
“第一客栈整体上保存较好,在外墙面我们不准备有大的动作,但是在内部展陈等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方案,红色会是最主要的元素。”文发集团项目部相关工作人员范文寒这样告诉记者。
聊着第一客栈的未来,戴上安全帽,记者穿过一片脚手架,走进了蓝色围挡内的西大街建设现场。
放眼望,西大街两侧已经被林立的脚手架围住,一些工人师傅正在墙面上忙碌,半圆拱顶门窗、装饰线和花饰,在他们手中慢慢呈现新颜值。还有一些工人运输着砖头、沙土等建材,更有一些人在清理着建筑垃圾。一位灰头土脸的工人师傅告诉记者,他刚从一间屋子里出来:“这房子外边看着还行,但其实有些年头了,一动就往下掉土……等我们建好了,你们再来看,绝对是享受。”
范文寒告诉记者,结合西大街建筑遗存的年代、风貌、质量、层数以及其历史功能,项目方将每栋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模式,分为五类:
对街区内已破损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原有建筑的结构不动;对规划范围内结构、布局以及风貌基本完好,但局部已变动的,按照传统式样予以修复;对规划范围内结构、布局、风貌尚可,但建筑或者院落大部分已改建的建筑,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或更新;
对规划范围内结构、布局、风貌等已与传统不协调,部分影响街区风貌的建筑,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改造;对与历史风貌冲突较大、建筑质量较差、违章搭建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破坏原街区整体布局和院落空间形态的建筑,予以拆除。
西大街内部建筑正在整治与更新,但外部的路面已经初现模样。
“西大街平均路宽7.5米,主路面是用青石材料铺成的,给人以直观的厚重感。同时,路面部分专门做成了这种菠萝面,还可以防滑。”范文寒称,青石路两侧专门配套了排水沟,便道则以青砖铺就。
采访中,一些施工的师傅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封控和材料订制受限,西大街的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我们需要的青砖,需要在邯郸订制。需要的门窗,需要在上海订制,但在疫情之下,订制工厂也受到了影响。”
规划定位
打造一条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城市生活、主客共享为宗旨的直隶第一街
正在重新整治、改造、洗牌的西大街,一头连接历史,一头承接未来,装满了千万市民的殷切寄望。
在西大街瞻岳门下,保定市古城管理委员会筹委会工作人员何晓楠告诉记者,西大街是保定古城的重要城市轴线,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以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金融、民居建筑的一条历史文化著名街区,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
在建筑风格上,西大街沿街建筑以古建二层建筑为主,独特的建筑风貌,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保存完好的砖雕工艺,形成了西大街“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画廊。
在历史风貌上,西大街有杨继盛祠堂、贤良祠、第一客栈等文物保护单位,曾有参将署、同知署、布政使署等众多衙署。近代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街区,有第一楼、万宝堂、鹤年堂、乐仁堂、中华书局、世界图书馆、商务印书馆、直隶书局、稻香村、槐茂酱园等。
在思想文化上,西大街是近代思想启蒙、红色文化承载地。直隶法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政府主办的法律专门学校。第一客栈、协生印书局、贤良祠、宇良照相馆为中国共产党北方革命运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西大街保护更新上,坚持微更新、渐进式推进,在安全性拆除违章建筑前提下,以传统工艺,保护修缮5处文物、9处历史建筑本体,按传统工艺维修建筑,修旧如旧。在充分展示古城风貌的同时,打造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集中展示区。
何晓楠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 西大街总体立意为老字号街区、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街和城市会客厅。坚持文化为魂、非遗为魄、老字号为神、商贸为辅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上,西大街西段为直隶文化体验区、中段为非遗老字号文化体验区,东段为商业配套服务区。通过分段塑造、差异话题、合理引导文旅业态布局,打造一条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城市生活、主客共享为宗旨的“直隶第一街”。
业态运营
三大业态贯彻全局,文化景点包括瞻岳门、贤良祠、第一客栈,古城书局和直隶书局交相辉映,博物馆集群和非遗集群展览互动
相比此前备受诟病的自行车、殡葬用品一条街,未来的西大街业态如何,备受市民关注。对此,记者还专门采访了负责西大街业态运营的中青旅相关负责人倪建新。
展示保定深厚文化底蕴基础,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倪建新称,西大街将打造“中国直隶文化体验第一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非遗传承活化样板段”“中国线上线下全景一体化体验街区示范段”。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大街将直隶文化体验区、非遗老字号文化体验区、商业配套服务区三大业态贯穿全街。
■直隶文化体验区
以保定直隶文化、署衙文化、书院文化、瓷器文化、京绣文化、香业文化、茶道文化、酒文化、中药文化等为主题,进行文化活化展示与体验,打造有文化、有体验、有美食、有美景的活化体验空间。
■非遗老字号体验区
以保定数百年传统老字号非遗、手工技艺等为主,提供各项手工艺DIY制作场所。同时计划引入钟书阁、嘻哈包袱铺、老舍茶馆等三大文化品牌业态,增强互动演艺、微剧场体验。
■配套商业服务区
引入星巴克、泡泡玛特等时尚消费品牌,完善停车楼、游客中心、公共卫生间、休息、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
倪建新告诉记者,西大街的主要文化景点有三处,包括一牌坊(瞻岳门),是西大街的标志性构筑物;一祠(贤良祠),是西大街祠堂文化景点,打造爱国教育、廉政教育等各种党政交流基地;一客栈(第一客栈),打造西大街高品质的美学住宿业态,打造红色主题客栈、红色主文创。西大街还有两处书局,古城书局主要展示保定古城文史、书画展览、休闲体验、艺术体验等,直隶书局毗邻第一客栈,与第一客栈院落相连通,提供书籍、文创、茶饮、沙龙等场所。
西大街的博物馆集群,尤其引人瞩目。
倪建新告诉记者,西大街将开设保定酒博物馆,打造“文化展陈+工法展示+品牌形象+消费体验”多元化综合酒文化博物馆;开设半俗斋博物馆,展出樊世刚老先生生平收藏,藏品主要以藏画类、书法类为主,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家作品;开设民国瓷器博物馆,汇集民国时期精品瓷器,透过每个不同的器物的精湛技艺与巧思,全面展示民国时期的陶瓷文化与风采。
作为拥有18项国家级非遗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大街的业态自然少不了非遗荟萃。倪建新称,易水砚、古城香业、定瓷等都将体现在西大街。此外,结合文玩、字画、文房四宝、古琴、花道、茶道等,西大街将打造八雅主题场馆,体验古代文人的雅致乐趣。还有十二手工作坊,包括陶艺坊、紫砂坊、根雕坊、面塑坊、银饰坊、折扇坊、宫灯坊、油纸伞坊、剪纸坊、泥塑坊、古装租赁馆、旗袍定制等。
这样精雕细琢的西大街,将带来怎样的品质体验,作为古城市民的你,期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