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增绿添彩绽放新颜值 巩固成果乐享森林城

大力推进国土绿化 建设生态美丽保定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3-12 10:20

近年来,我市将造林绿化作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打造碧水蓝天优良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努力践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以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绿美廊道、太行山生态屏障、雄保生态衔接带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2019年我市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保定市封山禁牧条例》《关于实施绿色保定攻坚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城市和水系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我市明确了“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空间布局。各县(市、区)大力开展绿色攻坚,完成环雄安新区500米生态林带建设7.4万亩,环雄安绿色生态衔接带已然成型;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九条水系两侧绿化共完成18万亩,全市水林一体建设有力推进;完成廊道绿化里程320公里,全市绿美生态廊道体系逐渐完善。

不断巩固建设成果

将“创森”向县域延伸

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锚定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宏伟目标,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做强区域生态支撑,让全市人民乐享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以巩固深化“创森”成果为主线,延伸创建内容,提高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山水保定”这篇大文章,持续深入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全市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共19个县(市、区)获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备案,实现除主城区外所有县(市、区)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备案。其中,涞水县在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的基础上,又在全省首批获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蠡县、顺平、高阳、唐县、阜平、安国、博野、涞源、涿州、清苑10个县(市)通过省级森林城市规划评审。涞水、蠡县、顺平、唐县、阜平、高阳、安国7个县(市)成功通过省级森林城市评审,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持续推动城乡一体

努力打造森林乡村

按照省市“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工作要求,我市不断延伸森林城市创建内容,强化创建措施,巩固深化创建成果,积极做好城乡绿化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为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优先、留住乡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我市通过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增加乡村生态绿量、提升乡村绿化质量,高标准建设森林乡村,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水平,深入开展“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26个(涞源县17个、涞水县9个、易县7个、曲阳县3个、阜平县3个、顺平县14个、满城区2个、望都县16个、蠡县5个、高阳县11个、高碑店市8个、安国市9个、涿州市5个、定兴县4个、博野县9个、清苑区2个、莲池区1个,竞秀区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3个(望都县11个、高阳县4个、曲阳县1个、涞源县3个、安国市1个、高碑店市2个、阜平县2个、蠡县2个、顺平县2个、易县2个、涞水县3个)。

2022年是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加速之年,全市上下将紧紧围绕“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的要求不动摇,锚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这一目标,在努力完成省下达我市营造林74万亩任务的前提下,将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作为筑牢山水保定生态的基础,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要求。以注入白洋淀上游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周边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太行山绿化,科学提升平原造林绿化质量,强化创建措施,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对照森林城市创建目标,持续开展国家(省)级森林县城和森林乡村创建,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推进国土增绿和人民增福,让全市人民乐享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美丽保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赵天妮 闫昊

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去年以来,我市以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为目标,以巩固和深化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为主线,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攻坚,提升平原森林建设质量,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有力推进国土绿化。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营造林91.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万亩,封山育林11.7万亩,飞播造林6.6万亩,退化林修复10.4万亩,营林39.6万亩,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120%、121%、146%、110%、173%和10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