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气体、飞沫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秋冬季节尤为常见,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由于流感症状与新冠肺炎前期症状相似,接种流感疫苗还可减少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干扰。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
流感疫苗接种后,在体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在人体内持续1年左右。因每年疫苗所含的毒株成分会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接种。
大部分流感出现在当年11月到次年2月,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至2个月接种,能更好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所以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适应人群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自愿接种流感疫苗。
作为国内首个无创接种的流感疫苗,鼻喷流感疫苗适用于3至17岁人群。因其属于减毒活疫苗,会使接种者经历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过程,所以免疫功能缺陷、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妊娠期女性、处于鼻炎发作期的人群不可接种。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如正在或近期曾使用过任何其它疫苗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需于接种前告知医生。接种完成后应留观30分钟再离开。 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