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1-01-14 20:27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
“每天的检测量从700多份上升到8000多份。4个登记窗口和7个检测窗口同时进行,工作强度从满负荷达到超负荷。”1月2日石家庄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市一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李浩明显感觉,来做核酸检测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从当前到2月底,恰逢学生放假、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人员流动加大,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成为部分人群的刚需,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面临“大考”。
白衣天使全身心投入工作,因为,他们深知,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承载着太多责任。
为确保结果准确,大家从个人防护到环境监测与消毒,从标本采集、接收、灭活、试剂添加,再到标本核对扫码,最后再到核酸提取,扩增传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去做……
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医用帽、手套、鞋套和靴套……每天早上8时,穿戴好一整套三级防护物品后,检验人员入舱,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
8时半,刚刚采集的部分咽拭子样本,即被紧急且准时地送到该院检验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我们核酸检测实验区分试剂准备区、基因扩增区域以及产物分析区。”检验科主任蔡会欣告诉笔者,采集来的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要进行病毒灭活。
随后的工作是提取核酸,这是整个检测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步。
检验人员要拧开每一个咽拭子样本采集管的盖子,用加样枪吸取一定量的样本,加入到反应板上。“我们现在虽然戴着防护面罩,但也不是完全密闭。”蔡会欣说。
困难并不只是样本潜在的传染,还有在密闭、厚重的防护服下如何保证结果准确。深夜12时,蔡会欣发了一条朋友圈,照片里6名检验人员都在全神贯注工作,静态的照片有几分紧张气氛。蔡会欣说,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2个小时不能吃喝,进实验室后,要穿着密闭、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6个小时甚至以上。提取核酸时,常常要保持一个姿势长达2个小时,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区域的人员,整个防护是不透气的,就是为了检测能在24小时以内出报告,因为现在样本量非常大,昨夜我们干了一个通宵。”蔡会欣坦言。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