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3-29 08:22
□申艳菡
为全面推进保定市“奥运冠军之城”建设,保定需要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打造体育全产业链条,不断扩大体量、提升质量,推动体育产业聚集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与冠军之城相匹配的体育产业格局。
立足融合发展新思路,释放体育产业新动能。体育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性强、融合度高的特点,“体育+”融合发展布局将成为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体育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式。要围绕行业融合、多领域融合和线上线下融合协同推进,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卫生、建筑、科技、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会展、传媒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打造体育康复、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影视和体育传媒等产业,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辐射作用、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
激发体育市场活力,推进体育消费持续升级。积极布局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自行车、击剑和电子竞技等引领性强的时尚运动项目产业。引进和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引导可穿戴运动设备、智能装备、冰雪装备器材、家庭小型健身器材的研发与制造。培育体育领域定制、体验、智能、时尚和场景等消费新热点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消费新业态。拓展运动康复、体育观赛、运动休闲、户外探险等领域高端消费载体。
创新体育赛事运作和场馆运营机制。体育竞赛表演在体育产业中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以职业体育和高商业价值的品牌赛事为重点,建立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特许商品开发、终端消费的一体化运作体系。同时,在不影响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和主体功能前提下,探索公共体育设施自主管理、引进管理、委托管理、承包管理等经营新模式,开办有规模、有效益的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等体育经营项目及大型经贸活动,健全体育场馆商业链、产业链,提高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
扶持体育协会发展,加强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充分发挥体育协会、体育运动俱乐部的组织、中介、服务、监督功能,制定行业规范,调整经营业态,壮大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组织、个人注册专有名称、标识,加大对大型体育竞赛水平运动队、知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热点体育项目以及体育徽志、名称和版权等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经营权、赛事冠名权、门票经营权、体育转播权、商标开发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利用体育无形资产价值。
(作者单位:保定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