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我市首个智能可回收物中转站投用

可实现纸质、织物垃圾中转及有害垃圾回收,日处理垃圾近8吨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4-09 16:06

工作人员将转运车内的可回收物分类投入回收池内。

保定晚报讯(记者宋文雅 通讯员王颖)4月8日,我市首个依托大数据平台精细化管理回收物的智能可回收物中转站正式投入运行,目前该中转站可实现纸质、织物垃圾中转及有害垃圾回收,覆盖附近3万余户居民,日处理垃圾近8吨。

走进位于瑞祥大街的可回收物中转站内,白色的楼体干净明亮。墙上的电视机正在播放着垃圾分类的小知识,为前来投放可回收物的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中转站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各站点收运的纸箱进行大分类,随后用起降架吊起,重新打包。采访中,不断有绿色的垃圾车来到中转站,先经过地秤称重,将重量数据自动上传至大数据处理平台,随后将可回收物分类投入不同的回收池内。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转运车辆和垃圾数量状态。

“工作人员将可回收垃圾在中转站进行分类后,再运转至分拣中心进行细分,这样有效的实现了垃圾分类点-站-场相结合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竞秀区执法局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卢阳介绍说。目前,该中转站可实现纸质、织物垃圾的中转,覆盖附近3万余户居民,日处理垃圾近8吨。

不仅如此,这个中转站还承担着多项功能。居民家中废电池、废弃化妆品等有害垃圾可以投放到站内,由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在中转站旁的垃圾分类宣教室,还布置有新颖的垃圾分类文创作品欣赏区、旧衣物爱心捐助展示区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科普区,前来投放垃圾的市民,可以在参观中了解垃圾分类的更多知识。

卢阳告诉记者:“今年,竞秀区计划改造4个可回收物的回收中转站点,实现辖区内垃圾分类中转全覆盖,打造出一条垃圾分类的循环利用通道。”为加速推进垃圾分类管理,让可回收物真正能够通过正规途径可循环利用,中转站集科学、环保、美观、实用,可实现大分类、大数据分析、宣教为一体推动垃圾分类主城区全覆盖,促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竞秀区聚焦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建设中转站打造低碳绿色运输新通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革命中不断焕发新生机、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为“再造一个新保定”添加新的名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