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E时代>

年底电信诈骗频发 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成信息泄露重灾区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赵玥时间:2020-12-25 09:48

前段时间,圆通速递“内鬼”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各方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热议。无独有偶,申通速递等也先后被曝光相关问题。近日,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涉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理情况。通报指出,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企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非法购买方式最多。

稀里糊涂地被收集个人信息

“孩子刚试听了一节编程课,各种培训机构的邀课电话就来了;加入某购物平台会员,就被电话告知已升级星级用户,可享受金融白条免费提额……”说起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市民范女士如连珠炮般列举起亲身经历的各种案例,“网购平台的无货退款诈骗,出行平台的退票诈骗……不法分子愈发猖狂。”她怀疑自己在各平台注册时填写的个人手机号被泄露了出去,“作为消费者,我稀里糊涂就被收集了个人信息。”

日前,圆通速递被爆有5名“内鬼”有偿租借员工账号,致使超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圆通对此回应称,疑似有加盟网点个别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窃取运单信息。该公司正配合警方调查,相关犯罪嫌疑人已于今年9月落网。不只是圆通,多家快递公司卷入了信息泄露的漩涡,并在被约谈后承诺加强整改,减少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官方通报的信息显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不仅包括通过木马程序、搭建网站等有技术含量的方式对特定机关、机构的数据库资料秘密进行窃取,而且包括通过流动QQ群、微信群、论坛等网络平台明码标价购买,以及利用“大数据截取”或“暗网进入”等“暗网”方式进行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等。

在犯罪主体上,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涉案公民个人信息归属主体类型化明显,如考生群体、老年人群体、新生儿群体等。

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34条扩大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本报在此提醒市民,切忌随意填写、分享、丢弃个人信息,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妥善保管,注意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银行卡交易小票等;尽量不在公共设备上输入个人账号及密码,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发来的链接,避免在朋友圈过度暴露自己的个人情况、子女信息等;个人证件丢失或个人信息泄露后,要第一时间补办证件、更换账号;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第一时间报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