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孟丽时间:2021-11-09 12:22
每一本日记都有详细记录
□保定日报记者 孟丽
“某年某月某日,天气晴或阴……”在没有手机的年代,日记是我们用来记录生活的载体,排日记事,长期积累,讲述着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时光流转,也铺展开家国岁月的历史画卷。
北三环西段,一处占地15亩的院落,青砖灰瓦白墙,朴实自然。走进去,从院外到室内,一种以日记为特征的红色文化传承的氛围愈发浓厚。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用近4000册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的日记,以及大量单篇散记、上万件红色物记,打造出一道折射建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绚丽彩虹,一处彰显共产党人崇高品行的精神家园。
近日,记者跟随该馆馆长康殿英,走进这方红色日记文化珍藏、展示、教育的天地。那一柜柜、一橱橱日记,跳动着时代的音符,镌刻着时代的烙印,翻阅泛黄的纸张,思想的潮水随着一行行文字汹涌澎湃起来……
一道风景 映照百年初心
“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中,从领袖到各级领导干部再到普通党员,写下大量日记,成为党史的生动注脚和鲜活教材。我们集中收藏、展示共产党员日记,就是要使日记博物馆成为爱党、爱国的红色教育基地,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据介绍,博物馆主要挖掘收藏1921年至今各个时期散落在民间的日记、史记、物记、碑记,还有老红军、老八路、老将军、老干部、老党员的日记、文集、传记、回忆录、家书、家信等。到2019年底,已有守岛英雄王继才,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王杰等英模人物的日记资料近4000册及大量的单篇散记在这里展示,还有上万件红色物记充实了博物馆珍藏的内容。
在这里,目光总是为了那一篇篇日记而停驻。
“我见过最美的风景,就是在我们扫完的雷区上面盖上房子,百姓可以安心种地。”这是“排雷英雄”杜富国写在日记里的话,也是他认真践行的使命和责任,如今被收录在博物馆“百名党员百年日记庆华诞”共产党员日记展的展板上。百年、百人、百篇日记,记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浓厚炽烈。
《朱彦夫日记》
“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写下这句话时,已经距离“时代楷模”朱彦夫失去四肢和左眼13年,但他却在反复揣摩生命的价值后,用残疾之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朱彦夫日记》一书,原文影印了朱彦夫日记,他的字迹,一笔一划都清晰可见。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读者在那一页页日记里找到了答案。
周恩来励志日记、王继才守岛日记、李保国工作日记、医务人员抗疫日记……这些闪耀着人类思想光芒的语言,还有博物馆精心制作的日记背后的故事视频片、红色教育片、活动新闻片等,组合起来,便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科书,记录着共产党人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一份记录 见证百年征程
日记,真实地记载着历史,蕴藏着社会发展的故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各个展室内,日记本大小不同、样式各异,但都染着时光的微黄色。细细研读,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岁月划过或深刻或清浅的痕迹,感受百年风云中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海军过去了,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一一经过主席台,大概有两个多小时,忽然飞机从头上越过,这是受检阅的空军来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钱听涛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的刘鉴农,在1958年7月1日日记中这样记载:今天是党的生日,也是米脂县城历史上实现电灯照明的一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群众狂欢的热烈情景……大家齐声欢呼,小孩子奔走相告,人们欢愉的心情难以形容。”
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董其武在6月18日的日记中说,“昨天,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在热核武器的研究实验中又取得新的胜利,可喜可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日记:“我从精彩的头看到精彩的尾,这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答卷,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诗情画意。”
……
一篇篇日记,内容涵盖多个行业,涉及多个领域,但都为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私家记忆,为历史补充了有血有肉、有生动细节的具象画面。在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历史的面貌就这样从一字一句中呈现出来。
一面旗帜 凝聚赓续血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凝聚起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便是用承载着历史和先进共产党员精神的日记,营造出一个敬重英模的浓厚氛围,激励后人沿着前辈的足迹,跨步前行。
“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构成的,其特殊在于日日修养、日日勤奋、日日奉献、日日筑梦。而记录这些心历路程的文字,实为向时代和人民群众报告的心声。而有此展出的平台,弥觉珍贵。”在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留言簿上,省老教授学会名誉会长刘绍本这样写到。而一名河北金融学院的学生只写了三个字:想入党!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一个年轻人的激动之情和对党的深情向往。
如今,凭借独特魅力,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已经成为院校、军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是一处爱党爱国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吸引全国各地到此参观者达30000人次。每年3月5日的“续写雷锋日记,传承雷锋精神”活动,以及每年召开的全国性日记文化座谈会,都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传承的内涵与外延,为我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