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 苏兰生时间:2021-12-14 08:25
□本报记者 苏兰生
临近年底,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伴着“氢”风演绎天下无碳,汽车数智化劲风又扑面而来。
这其中,“小米”造车落地北京正引起热议,另一跨界造车的“科技大厂”——百度也上了热搜。除此而外,还有一个事件引人关注。
这就是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日前举行,汽车数智未来发展大会的盛大开启。
这样,数字化、智能化就成了人们齐论的关键词,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的关注点。如今,在汽车产业从传统工业向数智化加速变革下,正加力前行的是一场车、路、行转型强国的“中国实践”。
这都是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已选择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其实,中国迈向制造强国,注定离不开汽车强国。因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只有数智化发展,才能提升自身的韧性,才能带来城市、交通、出行、驾驶习惯的全新改变。
综合汽车数智未来发展大会观点,多数专家认为当今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将给汽车产业注入新活力,增强行业变革的驱动力。
思想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丰富思想。从企业层面,自特斯拉跨界造车开始,中国造车新势力就不断涌现。蔚来、理想、小鹏等是第一代造车新势力,小米、百度、滴滴等又进入整车制造领域,造车新势力、新力量正改变着汽车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资料显示,在国内较早布局自动驾驶企业中,仅百度的测试总里程已超过1600万公里,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和我省的沧州开放常态化运营。百度的计划是,到2025年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至100个城市。
从政府层面,正力推多场景示范应用加速落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沙等都在开展大规模的车路协同试点应用。
不过,有专家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也存在IT人才不懂车辆系统工程,车辆系统工程专业人才不懂电子信息和计算机软件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车企需要全面革新,绝不能各自为战、闭门造车,多方合作才有出路。
交通强国给汽车强国提供用车基础。近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出版发行。从一部书中可看出,百度的理想绝不止于造车,其切入智能交通系统已给人们带来更多想象。
面对车来车往的汽车社会,这也是急需解决的眼前问题。按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数字,到2021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攀升世界第一,已经达到3.84亿辆,驾驶人达4.65亿人,均远超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
具体到国内保有量汽车大市,到2021年6月底全国已有7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33个城市超过2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就是保定,到今年底汽车保有量也冲刺300万辆。
这样多的汽车行驶路上,怎样确保驾乘安全?这不仅靠人,还要靠智能网联新技术。也就是道路呼唤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这也就需要聚焦营运车辆和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步伐。
专家指出,我国的智慧交通正在重构未来的汽车、交通和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和“新基建”的启动提速,必将助推智慧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