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2-25 14:45
保定晚报讯(记者赵玥)“以后小摊上不让‘扫码支付’,难道又得回到出门带钱包的日子了?”最近,类似的担心在市民和小商铺间流传。市民张瑶告诉记者,这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消息。
连日来,多方发声证实,“不能扫码,只能用现金”系对新规定的误读。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特别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关于优化条码支付服务的公告》。公告指出,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此外,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随后,微信、支付宝均做出回应称,个人收款码可以继续使用,将陆续邀请用户升级。
“码上生活”渗透方方面面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升级,“码”上移动支付方式已渗透到市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出行、吃饭、购物、看病……我这两年早习惯不带钱包出门。忘了啥都不可能忘带手机。”张瑶说。
正如张瑶描述的“码上生活”,2月23日,记者在朝阳大街热门商圈、复兴中路附近一处农贸市场都见证了市民们支付习惯的变革。“各摊位都悬挂着支付宝和微信收款二维码,大点的摊位还挂着不止一套,方便顾客随处扫码支付,我们还能避免收到假币。”一位卖水果摊位的老板称,忙时摊位前挑选水果的、称重的,乱做一团,很难腾出手用现金找零。
“疫情以来,尽量减少互相接触。我从那时候起学会了‘扫码支付’。刚开始总操作不好,现在已习惯扫码支付。”年近70岁的于先生说,现在出门买东西,带上手机就行了。他甚至学会了网上挂号等相对繁琐的操作,还教身边暂时“落伍”的老年朋友便捷使用网络。
个人经营收款码可防控交易风险
去年10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收款条码支付提出一系列管理要求,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按照相关要求,“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通过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按照人民银行规定,支付协会提出行业自律建议,专设“个人经营收款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将于3月1日起提供个人收款码升级邀约服务。
从3月1日起,对消费者而言,这些熟悉的支付体验没什么改变。只是在支付机构的后台,部分商户会从此前的个人收款码转为个人经营收款码或商户收款码。
对此,支付协会方面称,个人经营收款码可接受信用卡付款,还可以获得账务管理、交易对账、特定营销等增值服务;且个人经营收款码能更好地实现交易风险防控,有效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公告发出后,支付宝方面称,升级后,用户原有的收钱免费、提现免费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将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微信支付则表示,结合用户收款情况,将陆续通过微信收款助手消息通知等方式发出邀请,在用户自愿情况下提供个人经营收款码。个人收款码可与个人经营收款码并行使用,互不影响。还可提供经营账本、经营分析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