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12-21 12:00
□保定日报记者 孙韶蕾 见习记者 郝常见
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首批APP适老化改造完成,更多老年人享受科技红利;《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网络空间“强监管”成效初显;新冠疫苗接种进入“加速跑”,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记者以关键词的形式,带您一起回顾2021年通讯互联网行业的那些热点事件。
关键词:新冠疫苗预约系统
3月下旬起,国家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疫苗,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地区,接种人群一扩再扩,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齐头并进。从1亿剂次到2亿剂次,用了25天;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用了16天,从9亿剂次到10亿剂次仅用5天……各地自行开发新冠疫苗线上预报名系统、APP、小程序等,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协助接种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记者点评:
从预约到安全接种,再到健康跟踪,大数据助力疫苗“精准”接种成为“网络抗疫”的一个缩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数字技术发挥出巨大潜能,使得中国抗疫非常成功,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样本。”
关键词:5G+
5G+医疗、5G+工业互联网、5G+农业……频频上热搜的5G,2021年继续“破圈”。除了消费者感受较深的5G手机外,在各大能源、医疗等行业的园区、机房,5G的身影频现。2021年初,保定移动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签署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我市徐水区义联庄乡矿区共同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能矿山装备远程调度管理平台,共同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
记者点评:
2021年底距离5G发牌已过去两年。两年里,5G快速发展。《“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5G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们看到的5G世界将超乎想象。
关键词:数字乡村
根据新华社瞭望智库与蚂蚁集团研究院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返乡调研报告,一些数字新职业,如云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大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县城;互联网下沉为县域服务业打开吸纳就业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从事共享单车、社区团购运营等。云会议、大喇叭、智慧家居系统……2021年7月,保定电信在定兴县小朱庄镇韦家营村全面启动“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乡村”有力一环,中国电信已在保定全域搭建超过500个“平安乡村”。
记者点评: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各个领域正在快速融合。
关键词:适老化
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信部出台系列暖心举措。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开发“一键呼入”和“爱心通道”等服务,已累计为7000万老年用户提供服务;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对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一系列举措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红利。
记者点评:
春运期间,不再因为无法出示健康码而不能进站;外出逛街,打开手机APP就能一键叫车。政策发力、企业联动,鼓励和帮助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潮”生活。适老化彰显人文关怀,数字化社会建设,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关键词:最严游戏监管令
今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记者点评:
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使得新规无法发挥作用。家长们希望严格落实实名验证、人脸识别技术。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技术是基础,教育引导是关键。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记者点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大数据杀熟、强制性看脸……各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层出不穷,个人信息有效保护呼之欲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实施,在治本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徒法不足以自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设计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管理措施、职能部门及公益诉讼的机制如何有效实施,依然任重道远。